在新定位理论体系中,品类并不是指货品分类,我们不能站在零售角度或者渠道角度去理解品类。货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的商品有成千上万种,但消费者真正能记住的却只有很少,甚至连超市的理货员也要借助专业的设备才能有效进行管理。
品类是存在于消费者心智之中,是消费者在心智空间中对于自身需求的分类。比如能抗疲劳的饮料、能去屑的洗发水、0糖0脂0卡的气泡水、大吸力油烟机、跑得更远的电动车等等,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不同的消费需求,而这些需求就形成了品类。
开创苏打气泡水新品类的元气森林就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饮料“0糖0脂0卡”的需要。
品类不是企业能够自行决定的,而是要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判断依据。
滋源可以为自己的产品推出“洗头水”的概念,但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却比较难理解什么是洗头水,所以这个品类就是无效的,属于伪品类。消费者需要黑发、需要去屑、需要柔顺、需要养头发、需要固头发,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需求,但是很少有消费者需要洗头水。
滋源曾推出“洗头水”的概念,并在广告语中提到“洗了一辈子头发,你洗过头皮吗?”
同理,诺贝尔提出的“瓷抛砖”概念同样很难被消费者广泛接受。消费者需要不同款式的瓷砖,需要能装出像大理石一样效果的瓷砖,需要超耐磨的大理石瓷砖,需要各种颜色的瓷砖,但是消费者心智中并没有“瓷抛砖”这样一个概念,所以瓷抛砖就是厂家自行命名的一种产品分类方式,并不契合消费者的真实需要。
诺贝尔曾提出了“瓷抛砖”概念,广告语为“更新技术,更好瓷砖”。
作为货品可以有这么一个分类,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品类,因为消费者的心智中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需求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品牌在提出定位之后消费者不买账,因为这些定位只是站在了厂家的角度,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品类都适合用品牌去主导。可以看到,一些品类已经完成了品牌化,但有些品类却始终没有知名品牌的诞生。而这背后就需要对品类进行区分。
品类可以分为强势品类和弱势品类。凡是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,不考虑品牌的因素,不需要用品牌来进行区分的品类都属于弱势品类,例如洗脸盆、水壶、筷子等等,可能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主要是看产品质量好坏,品质不错就买下了。
水果本质上也属于弱势品类。我们在超市买水果时可能想吃什么种类,然后看看价格和品质就直接挑选了,通常不会注意这个水果是什么品牌的,大多数水果也只是标注下品种,并不会注明品牌。这就说明水果这个大品类还没有品牌化,当然它的渠道可能已经有品牌出现了,比如鲜丰水果、百果园等等。但相对于整个水果市场,渠道商仍然算是一个很小的力量。
而那些品牌化程度非常高,品牌对于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非常大的品类就是强势品类。例如我们在买可乐的时候,是买可口可乐,还是买百事可乐,或者是其他牌子的可乐,这时候品牌就显得至关重要,消费者很少会认为随便买哪个都行。相反,消费者会根据品牌在心智中的先后位置来进行挑选。与消费者心理距离更近的品牌,就更容易会被购买。
总之,在强势品类中,品牌必须要成为这一品类的主导,才有机会获得优先被选择权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胜出的机会。如果品类中已经存在一个强大的领导品牌,那就不如考虑换个赛道做第一,去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。
(本文根据陈向航老师课程录音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