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,当一个老品类已经被大家广为接受,消费者已经习惯了购买老品类的代表品牌时,想要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,让人们放弃原有的老品类,接受一个新品牌是非常困难的。
例如,当大家都认为瓶装纯净水更干净、更卫生,已经习惯了购买乐百氏、怡宝、娃哈哈等品牌时,此时劝说消费者放弃喝瓶装纯净水,不要再购买乐百氏就会很困难,因为消费者的消费惯性是很强大的,如果没有足够充分、足够有力的理由,大家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的。
所以,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,企业就需要通过品类创新,让新品类提出一种颠覆性的理念,在核心特性上和老品类针锋相对。注意,这里的“针锋相对”并不是要否定老品类的核心价值,不是要告诉消费者“纯净水其实没有那么干净”。
因为像乐百氏这样的纯净水巨头,通过“27层净化”等广告语的传播,已经给出了有力的证明,将“纯净水更干净”的理念植入到了消费者的心智当中,大家对这一理念很少会产生怀疑,此时想要说服消费者改变这一认知是非常困难的。
相反,要想超越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,新品牌就要放弃在老品类的核心优势上做文章,主动跳出原有的竞争赛道,选取一个新的界定标准,对大品类进行重新划分,让自己的品牌占据有利的一方,赋予自己显著的竞争优势,把对手划入相对不利的阵营,从而让竞争态势倾向于自己。
农夫山泉就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划分标准,让消费者不再只关注瓶装水是否“干净”,不再以“过滤工艺”来判断瓶装水的优劣,而是告诉消费者“天然水对人体更健康”,以“水源”为标准,将瓶装水划分成“自然健康”的天然水和“人工过滤”的纯净水,将竞争对手划入对立面,让消费者重新进行选择。
所以,一切品牌的较量都是从品类之战开始的。只有对品类进行重新划定,对大品类的现有格局进行重新洗牌,代表新品类的品牌才有可能快速成长,从老品类中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。
这看似是品牌之间在较量,实际上是品类之间的互相迭代。品类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品类平替。
在消费者的心智中,新品类的潜在位置通常都会被一个老品类占据。此时,只有通过品类平替,把老品类从消费者的心智中移开,新品类才能顺利进入,才能接替老品类,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。
具体而言,新品类要在消费者心智中找到一个需求替代点,这个替代点要和老品类形成显著的差异化优势,并确保这一优势可以形成迭代关系,例如天然对人工,原酿对勾兑,0添加对有添加,0糖0热量对高糖高热量等,让自己的品牌去主导这个新品类,最终借助新品类的扩张实现品牌的快速做大。
所以,新品类的出现不只是为消费者多增加了一个选择,而是要重新定义游戏规则,重新划分战场,提供一个让消费者无法拒绝的理由,赢得市场竞争的筹码,让胜利的天平天然地倒向自己。
但是,在新品类推向市场之前,如果企业去做市场调研,希望了解新品类未来的市场份额,结果往往不会乐观。
因为新品类的市场源自老品类,新品类的消费者也都来自老品类。在老品类控制的市场下去做调研,预估一个全新品类的发展空间,很难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结论,即使调研受众认为新品类有优势,但是大家对于新品类的增长预期也会很保守,这就是把新品类只是当作了一个不同的选项来看待。
但如果换一种方式,站在消费者的心智角度上看,那答案就完全不一样了。以瓶装水为例,消费者本身就具有“天然的更好、更健康”的心智资源,在“健康的天然水”和“人工的过滤水”这两个品类之间,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前者,这就不是从市场调研得出的结论,而是遵循消费者认知规律的结果。
所以,如何确定新品类的市场空间有多大?那就去看老品类的市场有多大。因为新品类和老品类在核心特性上是针锋相对的,二者属于平替关系,所以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,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品类未来的成长空间。
想知道天然水市场有多大,就去看天然水所替代的纯净水市场有多大;想知道超耐磨大理石瓷砖能做多大,就看普通大理石瓷砖的市场份额有多大;想了解零添加裸酸奶的发展空间有多大,就去看有添加酸奶占据的市场空间有多大。
总之,当企业想调研一个新品类的市场份额时,最好不要去问有多少人了解新品类,或者有多少人会接受新品类,而是要看它想替代的那个老品类的市场空间有多大,这才是对于新品类市场份额的正确判断方式。
(本文根据陈向航老师课程录音整理)